【原】读三国,一定要知道颍川集团。

【原】读三国,一定要知道颍川集团。

荀彧是颍川颖阴人,他大概只做了两件事,一是坚定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,二是大力引荐自己的老乡,后人称他有王佐之风。

经荀彧推荐给曹操的颍川名士有:荀攸、钟繇、陈群、荀悦、杜袭、辛毗、赵俨、戏志才、郭嘉等等。戏志才是曹操最早倚仗的谋士,可惜他英年早逝,进而才有郭嘉的登场。

郭嘉在灭吕布、驱刘备以及官渡之战均贡献了奇谋,之后又料定袁绍诸子间的残杀,并建议速征辽东,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功臣,入魏后配享曹操庙庭。

荀攸、荀悦与荀彧同族,荀攸和郭嘉一样妙计百出,历任汉汝南太守、魏尚书令,死后配享曹操庙庭。荀悦被曹操安插在献帝身边任黄门侍郎,日夜陪伴左右。

钟繇是颍川长社人,他曾挑拨李傕郭汜二者关系,设计助献帝从长安东逃,给曹操“挟天子”创造了条件。征吕布时,曹操任钟繇为司隶校尉,都督长安洛阳一带兵马。入魏后,钟繇历任廷尉、太尉,位极人臣。

如果说钟繇是颍川人的幕后大佬,那站在台前的则是所谓的颍川四大名士,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赵俨传》:“初,(赵)俨与同郡辛毗、陈群、杜袭并知名,号曰辛、陈、杜、赵云。”

赵俨是颍川阳翟人,杜袭同郡定陵人,董卓作乱时二人避难于荆州,直到曹操迁献帝至许县后才回到颍川。

赵俨是监军天才,是唯一一个与张辽、乐进、于禁、张郃、徐晃五子良将都有合作的文官,入魏后历任侍中、骠骑将军、司空,活到了曹芳时代。杜袭先后受到钟繇和荀彧推荐,曾随曹操征张鲁,促成当地八万多人迁至华北,充实了中原人口。

辛毗也是阳翟人,官渡战后,他预见了袁氏的灭亡而投奔曹操,助后者统一了河北。册立太子时,曹操采纳了辛毗的建议而选择曹丕。抗蜀时,辛毗以卫尉身份来到前线稳住了急于出战的司马懿,死后配享曹丕庙庭。

大名鼎鼎的陈群来自许昌,他最大的贡献,在于为整个官僚阶层创立了九品中正制,这种有利于世族的选官制度直到四百年后才被科举所取代。入魏后,陈群历任尚书令、司空,是颍川名士名副其实的台前一号人物,死后配享曹操庙庭。

陈群曾多次向曹操检举郭嘉的放荡行为,然而俩人曹操都爱,一方面没有责备郭嘉,一方面大力表扬陈群的公正。

枣祗也出自颍川,此人是屯田制的首倡者,屯田对曹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枣祗早逝,曹操追赠他侯爵,将颖水一支流命名为枣祗河。

那司马徽和徐庶都是颍川人,二人极力推荐诸葛亮,令刘备神魂颠倒。

颍川,扛起了半壁江山。

相关推荐